熱度 10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研究所8月發布的有關自然科學研究論文的最新世界排名顯示,在有關論文數量和質量的3項指標上,中國全部躍居首位。即使是研究人員的引用次數進入前1%的“頂尖論文”,中國也首次超過美國,與論文總數和引用次數進入前10%的“受關注論文”篇數一同躍居首位。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亞洲與太平洋綜合研究中心》副中心長黑木慎一對此發表評論稱: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迅速在產業競爭力上躍居世界第一以及諾貝爾獎得主迅速增加。
原因之一是中國存在輕視基礎研究的態度。按國家觀察各研究領域的投資比例,日本向基礎、應用和研發分別投入約15%、20%和65%。美國等其他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投資比例大體為15~20%,而中國僅為約5%,占比極低。如果走進中國頂尖大學的研究一線,會發現積極投資面部識別和自動駕駛等接近實用化的領域。這和日本頂尖大學相比應用,更重視基礎研究形成對照。中國的科學研究一般被認為缺乏帶來重大創新的、劃時代的成果。對基礎研究的態度或許是原因之一。
不過,政府也充分認識到基礎研究的落后,中國自2015年前后起,積極推動年輕研究人員展開基礎研究,在2021~2025年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提出了將基礎研究的投資比例提高至整體8%以上這一目標。
黑木慎一指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中國此前一直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合作研究產生優秀的論文。如果出現不僅是出口限制等,連研究活動也限制的局面,今后中國在科學論文方面的領先勢頭有可能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