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 6
今日起,習近平抵達利雅得,對沙特阿拉伯展開國事訪問,還將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
《美國之音》報道稱,習近平訪沙特獲超規格接待,與拜登訪問形成反差。據報道,在習近平的專機周三進入沙特領空后,沙特空軍派出四架噴氣戰機為習近平專機護航。專機著陸的時,六架沙特禮賓護衛機在空中拖著彩色煙霧陪伴。專機在哈利德國王國際機場著陸后,習近平受到了隆重的歡迎,機場鳴放21響禮炮,王室重要成員和政府高級官員在機場迎接。
《路透社》說,這個場景與今年七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沙特時受到的低調接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沙特王子薩勒曼對來訪的拜登總統提出的大幅度增加石油產量遏制通貨膨脹的要求非常冷淡,只同意有限的增產。之后不久,沙特方面又加大了減產幅度。
《法廣電臺》說,今年七月美國總統拜登的訪問,拜登訪問時也有舉辦了三個峰會,美國與沙特阿拉伯雙邊峰會,美國與海灣國家峰會,以及美國與阿拉伯國家峰會,而今天中國也要舉行同樣模式的峰會,這意味著中國似乎有意要成為美國在地區的替代者。
法國南《巴黎大學》地緣政治研究專家哈塔爾· 阿布 蒂亞布(Khattar Abou Diab)指出,關鍵在于美國的政策轉向。美國外交的中心從中東轉向印太地區,而中國則是轉向其他地區。中國今天是沙特阿拉伯石油最大的進口國,幾乎是每天兩百萬桶,海灣產油國最大的出口國都是中國,而且中國的第一個海灣軍事基地就在吉布提,離海灣國家并不遠。雖然中國今天還沒有取代美國的能力,但是,倘若美國繼續逐步從該地區撤出的外交政策,中國的重要性必將與日俱增。而且,確實,海灣地區國家的新一代領導人,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以及阿聯酋等國的領導人,他們在保留與美國與歐洲的關系的同時,試圖開拓新的外交渠道,這是該地區的新的動向,這并不是對美國的抵觸,何況美國白宮的發言人也表示,美國并不要求一些國家不要同美國之外的國家進行交往,美國自己就同中國擁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在價值觀念上具有明顯的共同性。雙方都反對西方在人權問題上對它們的批評或“干涉”。美國與沙特阿拉伯關系的疏遠主要也是人權問題。2018年華盛頓郵報記者賈馬爾·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遇害,其尸體遭到肢解,成為了美沙關系惡化的導火索。美國領導人和媒體就這起殘忍的殺人事件對沙特王室作出嚴厲批評,讓利雅得當局非常不快。
其實美國與委內瑞拉的關系,也是因為人權、專制等意識形態問題鬧僵,如今卻因為烏克蘭戰爭引起的能源危機問題,轉而希望獲得委內瑞拉和沙地等國的能源支持,反遭受他們的白眼,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不過,中東政治不穩定,中國如果過度依賴中東石油,也不是好事,美國為了擺脫中東石油,耗費了幾十年的努力。個人看法:中國的石油出路,一是北方的俄羅斯,二是南海的海底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