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多家媒體報道了當月18日,有日本老人池田和夫,將一尊“西晉觀音佛首”歸還中國,安置于揚州大明寺之事。有的報道還說,此像價值四億!甚至說它為西晉永康年間之物??上н@些報道都犯了一個輕信傳言的錯誤,現根據各家媒體提到的信息考證,我以為,發生的錯誤有以下幾點:
一,日本友人池田和夫,歸還的這尊觀音頭是觀音女像,但唐以前的觀音像都是男像,弘學編的《佛教圖像說》是這方面比較權威的著作,書中也是明確是這么說的,另外,唐吳道子畫的觀音像也是男像,所以此像應該是唐以后之物。
二,錯誤報道的原始依據是:一位日僧絕海為這尊頭像寫的一篇“記事”,這篇寫在保存頭像的的桐木盒蓋子上的“記事”,現在也和頭像一起保存在大明寺的棲靈塔中。曾經見過有記載說:有個叫絕海日僧,和朱元璋談過徐福赴日是避秦之計話題的記載。但寫這篇“記事”的顯然是另一位絕海,因為他的那篇“記事”的落款處明寫著寫于1972年,是池田老人得到此像前剛寫的。“記事”的原文說:“據傳此觀音頭像是公歷300年中期,出自蘇州之地。”只是據說而已,而在沒有提供任何依據的情況下,就說它:“公歷300年中期,產自蘇州之地。“也大有自神其道的嫌疑。
三,公歷300年中期已不是西晉,因為公元317年就進入了東晉,而永康年只有一年,就是公元300年,也不是“公歷300年中期”。
四,雖然可以把寺廟里的造像統稱為“佛像”,但這是不確切的,所以稱它為“佛首”,也有不妥之處,規范地說:我認為應該稱之為“觀音菩薩白玉頭像”。
池田和夫的著作《不求自得樂》中,記錄了這尊頭像的由來,書中說這尊頭像是他在當銀行支行長時,從日本著名點心店“駿河屋”第十六代老板兼《和歌山新聞》社長岡本善右衛門手里得到的,岡本生前告訴他,是小磯國昭當首相的時候授予他的,而小磯國昭則得自侵華的關東軍司令。按小磯國昭當首相是1944年的事,那么從中國搶去這尊頭像的人,應該就是最后一任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了。戰犯小磯的牌位現仍供在靖國神社,而山田則是已故的特赦戰犯。
我見到池田老人的時候,他告訴我:他也從來沒有說過頭像值多少錢,也從來沒有自詡過是西晉的文物。所以媒體上的錯誤報道,都出自語言不通,加之一些不確的傳聞和猜想,有必要進行一些澄清,把真相告訴大家。池田老人在書中還說他自從得到這尊頭像,并知道其來自中國后,就一直想將其歸還中國,曾經送到過蘇州附近的東岳廟,后來由于知道了東岳廟是道觀,所以又將其取回寄存在了上海的銀行保險庫中。這次能夠將其歸還給鑒真和尚主持過的大明寺,也代表了他希望發揚中日友好的良好愿望。
和歌山大學的小田章為老人的《不求自得樂》寫的前言說:“當心靈趨向荒蕪的時候,我們日本人必須復活心中為社會貢獻的精神。要用自律,并為他人著想的行動,來充實我們的人心。”我想,不管這尊頭像究竟出之什么年代,池田老人的這種行為,正是表現了這一可貴的精神,雖然也還有其他原因。
原載香港《文匯報》2008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