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獵戶座”飛船在太平洋濺落。圖片來自NASA官網 美國中文網綜合報道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新一代“獵戶座”飛船在完成了26天的歷史性繞月飛行任務后于周日返回地球。 這艘宇宙飛船于美東時間周日下午12點40分在圣地亞哥附近的太平洋濺落。飛船的返回標志著NASA阿爾忒彌斯1號試飛的結束——這是NASA執行月球任務的新型巨型火箭和飛船的首次發射和飛行。 在為期一周的任務中,獵戶座飛船傳回了令人驚嘆的月球表面照片和視頻,以及引人注目的“自拍照”,顯示了飛船和月球,背景中可見地球。 在繞月飛行時,飛船還飛越了幾個阿波羅著陸點,包括阿波羅12號和阿波羅14號宇航員著陸的地方。 NASA稱阿爾忒彌斯一號試飛為美國重返月球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火星探索的關鍵第一步。 阿爾忒彌斯1號被設計用來測試獵戶座飛船和將其送入軌道的火箭發射系統。這個322英尺高的助推器比50多年前NASA在阿波羅計劃中使用的退役土星5號火箭更強大。 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中沒有載人,但未來的測試飛行將載有宇航員,包括暫定于2024年進行的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 阿爾忒彌斯1號的飛行還為NASA提供了一個測試獵戶座飛船隔熱罩的重要機會,隔熱罩的設計目的是保護飛船及其乘客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免受高溫環境的影響。 NASA官員說,獵戶座以每小時2.5萬英里的速度穿過大氣層,使隔熱板暴露在高達5000華氏度的溫度下。 除了完成火箭和獵戶座飛船的首次飛行外,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還實現了NASA的另一個里程碑:飛船環繞月球的寬軌道使它比以前任何載人航天器都飛得更遠。新的紀錄是在11月28日創下的,當時獵戶座飛船距離地球約27萬英里。最遠載人飛行的頭銜此前由阿波羅13號任務保持,該任務于1970年到達距離地球近25萬英里的地方。 11月16日,阿爾忒彌斯1號從NASA位于佛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進入軌道。這項耗資約41億元的任務曾多次推遲,原因是傳感器故障和氫燃料泄漏,以及9月底的“伊恩”和11月初的“妮可”兩場颶風襲擊了佛州。 NASA計劃再進行兩次阿爾忒彌斯測試飛行,然后再執行定期月球任務,建立月球大本營。阿爾忒彌斯2號將搭載4名宇航員在獵戶座宇宙飛船上進行環繞月球的探險。據NASA稱,隨后的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將搭載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少數族裔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著陸,該機構尚未宣布發射日期或人選。 (編輯:孫汐濛) |